搜尋:
搜尋
熱門: 抗癌癌症惡性腫瘤養生腫瘤健康免疫力營養化療肺癌治療肝癌大腸癌飲食乳癌
 
大獅首選 食品營養標籤

網路熱賣3千瓶  魚鱗製膠原蛋白凍

網路熱賣3千瓶 魚鱗製膠原蛋白凍

許多人都吃過果凍,不過您有吃膠原蛋白凍嗎?高雄市一名家庭主婦,將深海魚魚鱗熬出膠原蛋白,去掉腥味後作成果凍,原本.......<詳全文>


漫談臉部腫瘤

林聿山 醫師

臉上突然長出一顆黑黑的東西,是良性痣?還是惡性病?長久的痣突然變大或顏色變深該怎麼辦?難免令人擔心!

皮膚上腫瘤可分為良性及惡性。惡性皮膚癌中以基底細胞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及黑色素癌最常見。以下這三種分別加以討論:


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源於皮膚表皮(皮膚最外層)的最底部。當這些細胞變成惡性細胞時,會在局部增長並破壞鄰近正常組織。如發生在臉上,不但對外觀造成不雅,也可能會影響功能(如閉眼睛)。通常基底細胞癌很少轉移(擴散至其它地方)或導致死亡。

長期的日曬(紫外線)是導致基底細胞癌的主要原因。也因此身體常曝露於日曬的地方如:臉、耳朵、頸、頭皮、肩及背部都是它的好發部位。

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皮膚裏的黑色素 (melanin) 可保護皮膚受紫外線的傷害。由於白種人皮膚裏的黑色素較少,因此比率上白人患皮膚癌較多。另外身體免疫力減低( 如接受化學療法或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 、長期曝露或接觸某些毒性物質,如:砷、或某些工程廢料、X光的人也是危險群。

通常,基底細胞癌通常長得很慢,可能遲至一年至二年才發現。一個不容易癒合併有滲液的潰瘍;一塊會癢合併有結痂的紅斑;一個發亮的皮膚腫塊;一個邊緣捲起而中間凹陷的粉紅色腫塊都可能是基底細胞癌的早期表癥。

治療方法包括冷凍法、雷射治療、放射線治療、手術切除及化學療法等。最常用的方法是手術切除。切除後的傷口若不大或附近的皮膚較鬆弛可以直接縫合,否則就要靠補皮或以皮瓣的方法去覆蓋傷口。由於它的生長速度很慢,若能早期切除,幾乎有百分百的治癒率。
          
鱗狀上皮細胞  
它的發生率僅次於基底細胞癌。主要是表皮上的鱗狀上皮細胞發生變異而引起。發生原因多是長期日曬,其中的紫外線所造成。所以常常在受日曬的身體部位如:臉、耳朵、頸、下唇、手及背部等。種族的差異性和基底細胞癌一樣,白人較多。就基底細胞癌而言,男生的發生率是女生的二倍,而鱗狀上皮細胞癌男生則是女生的三倍。這可能是男性長期在日曬下工作的機會多吧!隨著年齡日增,以上兩種癌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

和基底細胞癌一樣,除了曾提及過的一些危險因子(膚色較白的人、幅射、化學物質、基因遺傳、免疫力降低),鱗狀上皮細胞也可從一些曾受過傷或慢性發炎的傷口上長出。這些包括燙傷的傷口、褥瘡、慢性骨髓炎的傷口。這些傷口外觀若有變化可就要注意了!

治療鱗狀上皮細胞癌大都是靠手術切除。它的切除範圍要比基底細胞癌廣,因此切除後的傷口多以補皮或以皮瓣覆蓋。
           
黑色素瘤  
它可以說是皮膚癌中最惡性的。縱然如此,若能趁它還在皮膚最薄層的時候把它完全切除,治癒率還是相當高的。若轉移己發生則不易治癒而且可能致死。過去十年中黑色素瘤病例的增加比其它皮膚癌都快。
顧名思義,它是從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長出。黑色素細胞存在於皮膚、眼睛,尤其集中在痣中。大部份的黑色素瘤都是黑色的,但也有皮膚色的、粉紅色的、甚至是無色的。
黑色素瘤可在每一個年齡層發生,病人平均年齡為53歲。同樣的,常受日曬及膚色較白的人易患。若家族中一等親患有黑色素瘤,那得到黑色素瘤的機會會比別人多八倍。另外一些黑色素瘤的危險警訊包括:

* 新增的痣
* 以前的痣有變形
* 發育不良的痣 (一種黑色素瘤的前身)
* 身上有二十顆以上超過二毫米的痣
* 身上有五顆以上超過五毫米的痣

黑色素瘤通常是單一顆的,皮膚上任何一地方都有可能長出。但主要遍佈於背及下肢。約有一半的機會從正常的皮膚中長出,一半則從以前的痣中長出。因此若身上的痣產生變化,就要擔心啦!我們可以從英文的A、B、C、D、E去檢查痣的變異:
* Asymmetry (不對稱)
* Border Irregularity (邊緣不整)
* Color Variation(顏色變異或不均)
* Diameter > 6mm(直徑大於6毫米)
* Enlargement (之前的痣變大)

另外要注意痣是否有流血或結痂。若有以上情形應盡速就診。
治療也多以手術切除,若有轉移,就須要配合化學治療或免疫治療。
           
建議
1.防曬:毋庸置疑,減少紫外線的照射對皮膚癌的預防是重要的。在陽光最強(上午10點至下午3點)的時候到戶外走動、外出時,戴上寬邊帽子及太陽眼鏡、身上穿上顏色較深針織較密的衣服來防曬。暴露的皮膚要塗上防曬指數15(SPF 15)以上的防曬油。若你在高危險群或曾有皮膚癌的患者,更須要嚴守以上準則,而且不可以日光浴。

2.自我檢查:身上出現久未癒合的皮膚潰瘍或之前的病變有變化,應盡早求醫。病變在視線範圍以外,如:頭皮、背部、足底常被忽略,尤應特別注意。

3.身上若有較大的痣(>6mm) 應盡早切除,送病理檢查。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奇美醫訊第59期 林聿山醫師專文 http://www.chimei.org.tw/left/left02/magazin/vol59/25.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

林聿山

    學歷
  1.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2. 美國University of NorthCarolia, Jaycee Burn Center 研究員
    經歷
  1. 奇美醫院外科住院醫師,整形外科總醫師及研究員
  2. 嘉義基督教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3.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醫學會會員暨專科醫師
  4. 中華民國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5. 中華民國手外科醫學會會員
  6. 中華民國燒傷醫學會會員
    專長
  1. 燒傷治療重建
  2. 顯微手術
  3. 美容手術

 

營養師文章
延伸閱讀

 
© Copyright 2005 - Funhit Marketing Co.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