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外科楊銘棋醫師表示,40幾歲的陳女士因解黑便,頭暈來醫院就診,就診時有嚴重貧血現象,血色素只有6.8m/dL左右(正常應有13以上)。臨床上懷疑是上消化道出血,故安排了上消化道的內視鏡檢查。
陳女士在約30年前曾因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而接受了切胃手術,所以只殘存約三分之一的胃。內視鏡檢查時發現,在之前手術所做的胃腸吻合處有一個潰瘍,臨床上稱為邊緣性潰瘍,切片檢查結果赫然發現是胃癌,所幸癌症並未轉移到其它部位,陳女士在接受了全胃併淋巴清除手術後,恢復良好,現在正定期門診追蹤中。
楊銘棋醫師指出,像陳女士這種之前曾做過胃部分切除手術,於超過5年後發現剩下的胃長出胃癌的情形,臨床上稱為「殘胃癌」。如果之前是因良性疾病而切除部分胃者,如陳女士一樣,則殘胃癌好發於術後的20至30年。這類病患發生胃癌的機會是沒有切胃病史者的4至7倍,這可能與切胃後因胃腸吻合,膽汁回流到胃部引起的慢性胃發炎有關。
楊銘棋醫師表示,目前學界建議,之前曾因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等良性疾病而接受部分胃切除手術者,至遲於手術15年後應接受初次胃鏡檢查,之後每3年仍需定期胃鏡檢查,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新聞稿 http://www.hch.doh.gov.tw/main.php?index=newtxt&pid=&page_name=detail&pageNo=&iid=235&no=,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