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影響國人健康甚鉅,雖然近年來胃癌的發生率有降低的趨勢,但在國人十大癌症排行榜中仍佔有一席之地。胃癌的發生是多重因子長期影響所致,如飲食習慣:長期酗酒、抽菸,常吃醃漬過的食品,包括有鹹肉、鹹魚、醃菜及燻烤的食物以及防腐劑硝酸鹽處理過的食品;遺傳因素:家族癌症傾向的患者或其他疾病:如幽門桿菌感染導致之萎縮性胃炎併腸上皮化生、部份胃切除術等,皆是罹患胃癌的高危險群。
胃癌在初期常常是沒有症狀,即便有症狀也無特異性,極易被忽略掉。其最常見的臨床症狀即是消化不良,上腹不大舒服或是疼痛,輕微的噁心、反胃、胃灼熱感,到了後期則可能出現全身倦怠,體重下降,腹部摸到腫塊,或甚至到了因胃幽門阻塞吃下東西就吐的情況。所以若僅靠症狀而懷疑,診斷胃癌,常常會延誤治療時機。
一般來說,腫瘤愈大,侵犯的深度愈深,愈容易有淋巴腺的轉移;而淋巴腺的轉移是影響胃癌預後最重要的因子。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療胃癌的不二法門。胃癌的治療一般以手術為主,唯有將胃癌細胞完全清除,才有機會痊癒。然而手術的併發症多、併發症機率高、術後後遺症也多、甚至造成一定比率之死亡率。因此臨床醫師思考早期胃癌之治療可縮小手術範圍,甚至嘗試使用內視鏡切除早期胃癌病灶。日本是全世界胃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拜內視鏡科技之進步及預防保健概念之普及,日本新診斷之胃癌患者,有超過70%的患者為早期胃癌,其中有高達60%是經由一般健檢而發現。然而在台灣所有的胃癌患者中,僅有10%上下為早期胃癌,如何提高早期胃癌之診斷率迄今仍是醫界重要的挑戰。
早期胃癌基本上泛指癌細胞侷限於黏膜層及黏膜下層的胃癌,僅約有5%淋巴結侵犯之機率。因此有很高機會長期存活。近來早期胃癌,在日本積極以內視鏡(胃鏡)的方式來切除胃癌組織,成效卓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是指在內視鏡操作直視下,先將藥水注射入腫瘤處之黏膜下層,使黏膜先剝離開來,再以專用的電刀,由邊緣向內慢慢的將黏膜下層切開剝離,割除局部表淺胃壁病灶。它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使用微創的內視鏡手術,達到腫瘤根除或組織取得的目的,而取代部份外科剖腹手術。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與外科手術比較起來,優點是恢復快,缺點是怕有影像學檢查不出來的淋巴轉移。但腸胃壁表淺病灶(早期癌)本來淋巴轉移的機率就較低,較不必擔心。根據文獻,早期胃癌之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復發率1.9 -2.0%,五年存活率可達99%。
微創醫學是日後醫療的主流,可兼顧疾病治癒與保有生活品質;提高早期胃癌的診斷,將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運用於早期胃癌之治療正是此趨勢下內視鏡的重大發展。期許此新技術的引進能嘉惠南台灣的民眾。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高醫醫訊月刊 第二十九卷第 十一期/許文鴻 醫師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904/14.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