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本暢銷書名為“最後的演講“,其精采部份除書中內容外,年輕作者Randy Pausch在2006年被診斷出胰臟癌之後,其面對疾病的積極態度每每傳頌於你我之間。除此之外,義大利著名男高音帕華洛帝,第六感生死戀男主角Patrick Swayze以及國內著名民歌歌手黃大城,也相繼傳出罹患胰臟癌,這些事件再次引發國人對這個疾病的重視。其實,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胰臟癌已連續幾年擠進我國十大癌症死因之ㄧ,可見其對國人健康的嚴重威脅。
胰臟是重要的生理器官,兼具外分泌(負責消化)及內分泌(負責血糖控制)兩種功能。最常見的胰臟癌是從外分泌系統長出來,精確來說,即是從運送消化液的胰管上皮細胞所衍生出來之腺癌。報告指出,可能的危險因子包括:慢性胰臟炎、吸煙、新生糖尿病、有胰臟癌或其它癌症的家族史等,然而這些危險因子和胰臟癌發生的關聯性,其強度仍需進一步的證實。
胰臟癌不易早期發現,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痛、體重減輕以及黃疸等,這些症狀的發生會因為癌症生長部位不同而有差異。胰臟是長條形的器官,位於後腹腔且橫跨於脊椎及主動脈上,可分為頭部、體部及尾部。胰頭部被十二指腸所圍繞,有輸送膽汁的總膽管從背後進入十二指腸,因此長在頭部的胰臟癌,容易於早期因壓迫膽管造成膽汁淤積,產生黃疸、體重減輕以及脂便等症狀,由於病人通常能夠提早就醫,所以預後較好;反觀長於體及尾部的胰癌,常見的症狀是腹痛,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病患所忽略,病人常常是自己觸摸到左上腹部有硬塊,才驚覺就醫,預後較差。此外,那些有黃疸的胰臟癌病人,也常主訴茶色尿、灰白便以及異常的全身性皮膚搔癢等困擾。
是一種和胰臟癌較有關係的腫瘤標記,但是有許多良性的疾病也會引發CA19-9血清濃度升高,因此CA19-9在診斷胰臟癌上僅具參考價值。其實,專家們經常視CA19-9為最佳的治療後追蹤病情之生物標記,例如病人在接受手術切除後判斷是否復發,或者化學治療後腫瘤是否縮小。其他診斷工具還包括:腹部超音波可以於門診處隨即偵測膽管有否因腫瘤壓迫而擴張;電腦斷層攝影及核磁共振掃描可以清楚描述腫瘤的生長位置、大小以及是否侵犯周遭器官,對治療方式的選擇及病情的預後可提供重要訊息;細針穿刺細胞抽吸檢查,可協助了解腫瘤的種類及特性。
手術切除是至今治癒胰臟癌唯一的方法。然而,大約只有15%至20%的病人能於診斷出胰臟癌時,還能接受手術切除。不幸的是,即使能接受手術切除,這些病人之預後仍不佳,問題在於此種癌症易轉移至附近的淋巴結。醫學文獻指出,手術切除時淋巴結未有轉移時,五年存活率是25至30%;若有淋巴節轉移時,五年存活率僅10%。除手術切除方法外,放射線治療及特殊化學藥物的給與仍有其療效。研究分析發現,手術切除後輔與適當的放射線及化學治療可以有效延長病人的存活率。
儘管胰臟癌的治療預後不佳,民眾若能對此癌症有較多的了解,於癌症初期儘早接受手術治療,再加上適當的輔助療法,仍然能夠有效提高其存活的時間。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高醫醫訊月刊 第二十九卷第 八期/王森稔 醫師專文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901/14.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