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奶奶現年七十歲,今年初被診斷罹患大腸癌合併腦部及骨頭轉移,曾做過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林奶奶自己曾表示,希望在剩餘有限的日子,能過有品質的生活,不想再繼續接受積極的化學治療,而且也不想再受化學治療藥物副作用之苦,由於行動越來越不便,加上臨床科醫師告訴他疾病已沒有治癒的希望,所以她轉而接受本院安寧團隊居家護理照顧。原先林奶奶對自己的病情充滿恐懼,疼痛的狀況似乎沒有完全改善,回家療養之後,經過每週的固定探視及調整藥物,加上心靈的支持,林奶奶心境已比較平靜,疼痛大有好轉,感覺上體力及活動力比在醫院住院期間更好,似乎也更有面對死亡的勇氣。
為什麼要針對癌症末期病人做臨終關懷照顧,換言之,即是安寧緩和醫療?主要是因為這些病人的痛苦較多,除了生理上的不舒服,更要面對死亡的恐懼,而且多數醫療體系也變相遺棄了這些病人。癌末病人並不是到了一個必須等待「死亡」的階段,如果病人與家屬都能在心靈上獲得適當的輔導,他們將有更充裕的時間去「面對」生命中僅有的每一刻。只不過在醫療體系內所做的臨終關懷有限,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加強教育與媒體宣傳,讓癌症病人不管是在醫院中或在家中,都能獲得良好的臨終照顧,也就是兼顧生理、心理、靈性三方面健全照顧的醫療,以期能生死兩無怨,從容面對生命的終點。
「我們面臨的雖是病人的死亡,卻要把它當成自己的」。許多安寧病房的工作夥伴都會覺得,病人就是我們學習死亡教育的最好老師。一般民眾對於安寧療護缺乏認識,除非事到臨頭,很難去吸引他們的注意;其實這也是國內大環境所必須正視的問題,希望能藉由安寧療護的推廣,讓大家知道安寧療護並不是等死的、消極的,而是積極鼓勵病人從容面對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同時也要提醒我們其他人懂得把握當下,即使無常在下一刻來臨也不至於驚慌失措。
安寧療護並不是單靠一個醫師或一個護士的照顧即可達成,它可說是一個團隊,包括了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志工、心理師、牧靈人員、以及家屬....等,大家通力合作去照顧癌症末期的病人,家屬可說是最重要的角色,在醫護人員與病人間搭起一座橋。本院現階段尚未有安寧病房,但我們有居家安寧療護,也就是每週至病人家中探視病人,省去病人奔波至醫院復診之麻煩,一旦日後醫院之安寧病房設立之後,我們亦能發揮所長去服務更多癌末病人。各位病友及家屬身邊若有癌末病人需要相關的服務,請與家庭醫學科醫師聯絡。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二卷第八期/邱鈺雯 醫師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201/12.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