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是一位四十歲高科技公司主管,對健康保健非常重視,也時常關心各種醫藥資訊,看到衛生署公告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名為惡性腫瘤,惡性腫瘤中以肝癌、肺癌、結腸直腸癌為三大惡首,而且結腸直腸癌持續增加中,產生恐慌,到本院保健科健康檢查中心醫療健檢諮詢,憂慮他是否是結腸直腸癌高危險群?
大腸腫瘤的危險因子:
1.年齡: 隨年紀增加而增加危險性,特別40歲以後急劇增加,,90%以上的大腸癌在50歲以後發生。
2.個人有腫瘤史: 大腸腺性息肉史,特別多發且大於1公分者, 增加次發性息肉或大腸癌危險,需定期追蹤大腸鏡。大腸癌患者經切除治療後有5%發生次發性大腸癌。
3.家族史: 雖25%大腸癌患者有家族史,但家族中如有腸癌者,增加3倍以上大腸癌發生危險,特別大腸癌發生於45歲以前時。建議有家族史者,應40歲開始每三到五年需大腸鏡檢查篩檢。
4.大腸腺性息肉者: 一般相信大部份大腸癌是由大腸腺性息肉隨時間逐漸惡化而成。
(1)50歲以上成人約30%有腺性息肉。
(2)大部份腺性息肉小於1公分,這些小型息肉含有惡性癌的危險性約1%,而約4%會隨時間長大。
(3)約有15-35%的腺性息肉大小約1到3公分,大於1公分的腺性息肉有10%具有惡性癌,大於2公分者有46%具有惡性癌。且這些息肉會隨時間而逐漸長大惡性化。估計約5年後發生癌化,,10年後發生巨觀性大腸癌,10年後1公分以上的腺性息肉惡性化成大腸癌。
5.家族性大腸息肉症:一種顯性遺傳疾病,於10到35歲發生大腸息肉及大腸癌,是第五對染色體5q21上的APC基因異常引起,除非做預防性全大腸切除術,否則50歲以前一定產生大腸癌。
6.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也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是第二對染色體上的hMSH/2異常引起,在很年輕時就發生大腸癌,且偏好發生於右側大腸,同時會好發卵巢、子宮、泌尿系統及胃腫瘤。
7.發炎性大腸症(潰瘍性大腸炎 Ulcerative Colitis):此患者發生大腸癌的危險性約增加7-10倍。發病20年以後約5-10%,發病30年以後有20%發生大腸癌。
8.非腺性息肉之多發性息肉症候群:唇、口腔、皮膚有黑色素斑及小腸多發息肉的PT症候群,此種顯性遺傳症狀,不會轉化成癌症,但約50%此種病人會在腸胃道,特別胃及十二指腸發生惡性癌及乳癌、胰臟癌或生殖腺、生殖器官癌。
9.家族性早發性息肉症:也是一種顯性遺傳症,於大腸中發生多發性早發性過誤畸瘤息肉(Juvenile hamartoma),也會增生惡性癌危險,,因會有同時性(synchronous)腺性息肉或混合性腺性息肉。
10.家族史或個人病史者有女性婦科癌症(卵巢、子宮、乳房等癌症)者,亦會增加大腸癌危險性。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五卷第九期/林文一 醫師 專文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502/7.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