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人類健康的最大敵人,中西皆是如此,但並不是每一種癌症皆已發展出大量而準確的篩檢工具,大部分癌症仍缺少有效的早期診斷工具,以下我們來介紹其中具有較佳敏感度及特異性的大腸直腸癌篩檢法。
首先介紹糞便潛血檢查(FOBT),根據美國1999年發表的一項長達18年的研究(Minnesota trial),僅是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反應檢查,就可減少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達21%。若檢查呈陽性反應,其可能原因為腫瘤出血、腸胃道息肉、痔瘡、憩室、良性腸胃道出血;若呈陰性,則表示沒有腸胃道出血、出血未達一定上限、或間斷性腫瘤出血。
檢驗如採用高敏感的guaiac-based test,則受檢前須禁食含有鐵質食物三天,而酵素免疫測定法則不必受限;雙重對比大腸鋇劑攝影,其敏感度比大腸鏡差,若雙重對比大腸鋇劑攝影有異常發現時,應安排大腸鏡檢查;乙狀結腸鏡敏感度比大腸鏡差一些,看的範圍較短,所以一般建議篩檢時間間隔較大腸鏡為短;全大腸鏡的敏感度較高,檢查全部大腸,不僅可找到病灶,也可作息肉摘除或切片,但費用、不舒適度及危險性也都較高。
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與患者的年齡、個人病史、家族病史有相當的關聯,本身如為大腸直腸癌患者,其出現第二個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超過50%,家族中如父母罹患大腸直腸癌,其本人罹患機率為一般人的2-4倍,如父母兩人皆有,則危險性提高到3-6倍。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研究,所謂一般危險群的建議是,年滿50歲、無症狀、個人及一等親成員(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無大腸癌病史,本人亦無發炎性大腸疾病者,宜每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每五年一次的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或雙重對比鋇劑攝影檢查,每十年一次全大腸鏡檢查。
至於罹患有大腸直腸癌或腺瘤息肉的病史高危險群,則是必須提早開始篩檢,且增加篩檢頻率。如家族病史中具有大腸直腸癌或腺瘤息肉者,則其本人應在40歲開始接受篩檢,至於具有顯性遺傳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FAP),直系血親中有高達近於100%的罹患率,家屬將被遺傳到此疾病者,甚至需考慮做預防性大腸直腸全切除,此病平均發病年齡為16歲,大部分患者具有100個以上的結腸腺瘤,因此針對有家族病史者,基因諮詢與基因檢測是必要的。
所以應自10-20歲開始,接受每年一次的乙狀結腸鏡檢查,至於家族中有人罹患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者,其平均發病年齡為44歲,所以建議從20-25歲開始安排大腸鏡篩檢,每1-2年做一次。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振興醫院 簡武雄 醫師專文http://www.chgh.org.tw/新聞/127-大腸直腸癌篩檢.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