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患因為病情發作或是治療的影響,常會有噁心、嘔吐、口腔潰瘍、吞嚥困難、腹瀉、腹脹或是便秘等問題,間接影響病人無法攝取足夠的食物,以致無法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況,這也是造成癌症病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提供病患均衡的營養供應,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達到下列幾點:
(1)預防體重減輕或避免體重減輕過多。
(2)修補因治療所產生的損傷,促進新組織的建造。
(3)增加患者對各種治療的接受能力及對感染的抵抗力。
(4)減輕治療引起之副作用及預防因營養不良引起的併發症。
(5)使病患感覺較舒暢、體力較充沛,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依照患者的病情不同,每位病患都會有不同的營養需求,所以最好能讓專業的營養師計算病患的營養需求,再透過病人的每日飲食紀錄,以便了解患者是否能達到每日之熱量需求。
在評估病患營養狀態時,可以利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標準,BMI=目前體重(Kg)/身高2 (公尺)2,BMI的標準如下:
BMI為18.5∼24.0之間,屬於正常體重;
BMI<18.5,屬於體重過輕;
27>BMI>24,屬於體重過重;
BMI>27,屬於肥胖。
針對不同體型的病患,我們應該給予不同的熱量供應量,希望讓病患的體重盡量接近理想體重範圍:
體重過重者每公斤體重需要30大卡,
體重正常者每公斤體重需要35大卡,
體重過輕者每公斤體重需要40∼45大卡。
蛋白質供應部份,治療期間及治療結束後每日蛋白質需要量如下:
6歲以下,每公斤體重3公克;
7∼10歲以下,每公斤體重2.5公克;
11∼14歲,每公斤體重2.0公克;
15∼18歲,每公斤體重1.75公克;
18歲以上,每公斤體重1.5∼2.0公克。
「我該吃什麼才好?」這可能是大多數癌症病友的共通疑問,尤其是面對一大堆偏方、親友的建議、廣告,實在是令人相當困擾。其實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證據顯示那樣食物可以治療癌症,現有的資料只發現高熱量和蛋白質的食品對於癌症病患在治療中和治療後有明顯的幫助。建議病友除非醫師有特別指示,否則只要儘量維持均衡的飲食,避免菸、酒和檳榔,維持穩定的體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