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搜尋
熱門: 抗癌癌症惡性腫瘤養生腫瘤健康免疫力營養化療肺癌治療肝癌大腸癌飲食乳癌
 
大獅首選 食品營養標籤

網路熱賣3千瓶  魚鱗製膠原蛋白凍

網路熱賣3千瓶 魚鱗製膠原蛋白凍

許多人都吃過果凍,不過您有吃膠原蛋白凍嗎?高雄市一名家庭主婦,將深海魚魚鱗熬出膠原蛋白,去掉腥味後作成果凍,原本.......<詳全文>


認識大腸癌篩檢

吳建賢 醫師

惡性腫瘤自民國71年起,連續25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而大腸直腸癌僅次於肝,肺癌,位居所有癌症死亡率排名的第三位,依據統計分析發現,全球每年約新增八十萬名大腸直腸癌患者,目前台灣地區94年死因統計,約有8000多人罹患大腸癌,及4000多人死於大腸癌,患者以六十歲的族群為多,但是也有4.7%左右的患者是在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一個人一生中發生大腸直腸癌的機率為6%,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發生率正不斷的增加中。

大腸直腸癌就是從大腸長出的癌症。大腸負責貯存排泄物,構造上包括結腸(包括升、橫、降及乙狀結腸)和直腸,結腸大約有120公分到180公分的長度,直腸則約有20公分到25公分,連接到最後的肛門。大部份的大腸直腸癌是由大腸的良性息肉,慢慢長期成長及癌化所造成。隨著息肉的變大,其發生癌化的比例也增加。大於一公分以上的息肉,其發生癌症的比例為正常人的3.5到6.5倍。依據臺大醫院的研究台灣成年人平均 15.4%患有大腸息肉,其中則是有 3%是高危險性的息肉,大約 5至 10年間,極易轉變為大腸癌。因此若能及早發現大腸內癌化或息肉病變,並及早治療,便能有效減少對人們的危害,這也正是大腸癌篩檢的目地。

早期大腸癌沒有症狀,隨著病灶不斷擴大可能徵狀包括:排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糞便變細,不明原因的腹痛或絞痛、.持續想排便、缺鐵性貧血或體重減輕,有這些症狀的民眾,都應儘速就醫。大腸癌的高危險群還包括:年紀在50歲以上、曾患大腸癌、家族性瘜肉症病史、炎性腸症患者、大腸癌家族史、家族性瘜肉症、飲食型態屬高脂肪及低纖維飲食,缺乏運動、體重過重、飲酒過量與抽菸等,有這些問題的民眾,雖然身體沒有症狀,仍應積極地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

大腸直腸癌篩檢的方式簡介如下:
1、直腸指診:
醫師帶手套以手指經肛門放入直腸觸診。這方法僅能初步檢查肛門口附近可能的病灶。
2、糞便潛血檢驗:
偵測糞便中是否有少量或是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這項檢查不但簡單、快速,而且便宜,可惜只能查出正在出血的大腸癌或大腸息肉。接近一半的大腸癌病人和百分之九十的大腸息肉病人,用此法檢查不出來。另外,此法可能因其它疾病或食物造成偽陽性,根據統計,糞便潛血檢驗陽性的人當中,則只有大約一成的人真的罹患大腸癌或息肉。
3、乙狀結腸纖維鏡檢:
醫師利用管狀的內視鏡(稱之為乙狀結腸纖維鏡),從肛門放入直腸、乙狀結腸、和一部份的降結腸檢查是否有任何病變。在檢查之前要先灌腸,排出殘留的糞便。這樣的檢查方式,僅能檢查下段共約三分之一的大腸,這也是大腸腫瘤好發的部位,但是當乙狀結腸纖維鏡發現大腸癌或是息肉時,便必須進一步接受全大腸鏡的檢查。
4、大腸鏡檢:
大腸鏡就像乙狀結腸纖維鏡般,但是長度更長,可以有效的檢視所有的直腸和結腸。在大腸鏡檢查前要做正確的清腸準備,將大便原完全排空,現在因為醫藥的進步,清腸準備只要在檢查前一天及當天吃藥及喝大量的水,便能快速並順利地將大便排空。大腸鏡檢時如果發現息肉或是腫瘤,能立即執行息肉切除術或是摘取一小塊組織,作病理檢驗。大腸鏡檢查會不舒服,但是通常不會很痛。是屬於較具侵入性的檢查方式,但能很詳細的檢查大腸可能的病灶,並施行初步的治療。
5、大腸雙相鋇劑攝影檢查:
在大腸清腸準備後,利用顯影劑(鋇劑)和空氣,經由肛門灌入大腸中,再利用X光攝影檢查大腸內壁是否有異常的變化。這是一種間接檢查的方式,對於比較大的腫瘤,檢查效果和大腸鏡一樣好。但是,對於比較小的腫瘤和息肉,常因清腸準備不佳,而不容易判斷及確定診斷。鋇劑攝影的好處是和大腸鏡相比,較不具侵入性,但是,大腸鋇劑攝影後如有異常或不確定的可疑病灶,仍需大腸鏡檢查以確定診斷及進一步處理。

如果你沒有任何的大腸癌危險因子,建議從四十歲開始,每年接受糞便潛血檢驗和直腸指診。50歲以上者每3-5年進行一次乙狀結腸鏡檢,同時每5年進行一次大腸鋇劑攝影,至少每10年進行一次全大腸鏡檢。

如果你具有任何的大腸癌危險因子或是曾患大腸息肉、大腸癌或其它癌症,接受全大腸鏡檢的頻率則應更為密集,而且應更年輕時,就積極地接受全大腸鏡檢。
當徵狀發生後才接受治療的大腸癌病人,治癒的比率大約只有一半。而還未產生徵狀的早期大腸癌病人,若及早接受治療,治癒的比率則達到八成以上,因此,要減少大腸癌的發生並減少大腸癌造成的死亡,最好的方法就是早期發現大腸息肉及大腸癌並及早處理。衛生署近來推動大腸癌篩檢,凡是五十歲以上民眾、家族中有人曾罹患大腸癌者,每年都可接受免費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測出現異常結果,更應積極至胃腸科門診,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 最新醫訊 http://www.ptph.doh.gov.tw/main.php?index=message&page_name=detail&pageNo=1&iid=24&no=a21 吳建賢醫師 專文,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

吳建賢

    學歷
  1. 台灣大學醫學系
    經歷
  1. 台大內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2. 台大腸胃肝膽科訓練
  3. 台北縣三重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4. 台大內科兼任主治醫師
  5. 現任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內科腸胃科主治醫師
    專長
  1. 肝膽腸胃

 

營養師文章
延伸閱讀

 
© Copyright 2005 - Funhit Marketing Co.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