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署統計,自民國84年起,大腸直腸癌成為臺灣地區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名,僅次於肝癌及肺癌;民國94年,則有4,111人死於大腸直腸癌。在臺灣,大腸直腸癌的研究已近成熟,飆高的死亡率也逐漸引起國人的注意。文件研究顯示,飲食習慣的改變被認為是直接的元兇。然而,不僅飲食因素,其發生也與潰瘍性大腸炎、大腸瘜肉及家族性有關係。一般而言,如果家屬中曾有大腸直腸癌病史者,其罹患大腸直腸癌之機率比一般人多出數倍之多。另外,大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之大腸癌皆由大腸瘜肉惡性變化產生,故大腸瘜肉的早期發現與處置非常重要。若能「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五年生存率非常高,治癒率可高過75%。
大腸直腸癌主要發生部位以直腸乙狀結腸及降結腸最多,其餘發生於盲腸、升結腸、橫結腸。左側大腸因為離肛門較近,所以容易出現解血便的症狀,同時也較容易因腫瘤長大而壓迫使糞便變細、便祕、腹瀉,甚至使腸道阻塞;右側大腸因管徑較大,很少引起阻塞,較典型的症狀為慢性大腸出血而造成貧血。大腸直腸癌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及大便潛血檢查及血色素的測定、肛門指診、直腸鏡檢、大腸X光鋇劑檢查與大腸鏡檢。手術治療是大腸直腸癌唯一根治的療法。診斷後要盡早切除,而其他輔助療法有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及免疫療法等。
在臺灣,雖然醫療觀念已逐漸開放,大腸直腸的檢查方式也很簡易且進步,可惜仍然常常可見延誤的病例,例如將直腸癌當做痔瘡、大腸癌當成腸胃炎,而未能及時找專業醫師做適當的診斷與治療。在此提醒十歲以上的人,尤其是已經出現症狀或屬於高危險群的人〈像是有家族性癌症病史者〉,接受大腸X光鋇劑檢查或大腸鏡檢是有必要的。一般人對大腸直腸檢查,可能還停留在如殺豬般疼痛、可怕的刻板印象,現在已經有無痛檢查的技術,讓受檢者避免疼痛、難為情的窘境,可以輕鬆面對,這對需要受檢的人來說,真是一大福音。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耕莘醫訊 2007年8月號 http://www.cth.org.tw/08mail/mail9608_06.html 嚴守智醫師 專文,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