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
衛生署於2006年之分析指出膽囊癌佔全部癌症死亡之第十二位,佔男性癌症死亡之第十一位,而佔女性癌症死因之第九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3.2人,因此其並非罕見的癌症。但早期膽囊癌很難事先診斷出來,通常是在膽囊切除手術後,方由病理切片診斷出。在膽道手術中,膽囊癌的發現率約在1%~2%間。膽囊癌好發於60歲以上女性,男女比率約1:3。
膽囊癌的危險因子
(1)膽囊結石及慢性膽囊炎:
平均約有75%的膽囊癌患者合併有膽囊結石,是因結石對膽囊黏膜細胞長期刺激而造成其癌化。也因此大部分的早期膽囊癌其各項檢查結果都與一般膽囊結石症無異,因此很難事先診斷出來。
(2)陶瓷狀膽囊(Procelain Gallbladder):
若膽囊壁鈣化而呈陶瓷狀,則其合併癌症的機會即高達`12.5%~61%。
(3)膽道先天結構異常:
如總膽管囊腫及胰管膽管合流處異常者,皆會增加膽囊癌罹患之機會。
(4)致癌物:
橡膠工業的從事者較易得膽囊癌,其他致癌物有 methycholanthrene, amino azotoluene, nitroamines等。另外如自由基或脂肪之氧化物亦被認為是致癌物質。
(5)膽囊息肉狀腫瘤:
膽囊息肉直徑大於一公分或其形狀為平坦無柄狀,或僅有單一息肉且增長速度相當快,或其超音波下顯示息肉與肝臟組織之回音相同,則此息肉合併惡性之機率大增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6)膽囊的腺瘤(adenoma)或腺肌瘤增生(adenomyomatosis)
則被認為是為有轉變成惡性之可能,此外潰瘍性大腸炎或傷寒帶原者都會增加膽囊癌的罹病率。
膽囊癌之臨床表現
膽囊癌之臨床表現通常不明顯,約80%患者是以右上腹痛來表現,而且與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之症狀很難區分。此外為噁心、嘔吐、體重下降等非特異表現。若有黃疸(約佔30%~40%患者),則疾病已進入到末期。
膽囊癌之臨床診斷
在實驗室檢查及腫瘤指標方面,並未有特異性的檢查可以作為依據。而影像學檢查,若超音波懷疑合併有膽囊癌則必須加上電腦斷層攝影,以了解有無肝臟轉移或鄰近器官、淋巴結、血管及膽道之侵犯。若有必要再加上內視鏡超音波及膽道攝影檢查。
膽囊癌的治療
一般而言,若癌症僅侷限於膽囊黏膜層,則施行膽囊切除術即可。若已穿透肌肉層,則必須再行膽囊週圍肝葉之楔狀切除,或行肝臟右葉切除手術,甚至合併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而若已侵犯到鄰近血管、膽道及肝臟,約僅15%~30%可以接受治療,對於其所造成之阻塞性黃疸,則以膽道引流或支架等保守療法行之。
結論
膽囊癌,雖然不易事先診斷,但愈早期治療,存活率愈好。第一期膽囊癌五年存活率約85%,第二、三、四期各為25%、10%、2%。因此民眾若有上述症狀或本身有前述的危險因子,則應儘早到肝膽科或肝膽外科就診,必要時接受膽囊切除手術,以絕後患。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八卷第二期/張文燦 醫師 專文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707/14.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