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外科教授張金堅行醫已有三十七年,頂著乳癌名醫的光環,他看過的乳癌病患,最年輕的十九歲,最年長者九十七歲,許多病患一路跟著他看診,從小姐變成阿嬤。張金堅說,乳癌讓一個女人經歷痛苦、打擊,但他也看到病友如何從沮喪、絕望中,變得更堅強。
今年六十四歲的張金堅說,有人覺得醫師做久了會有職業性冷漠,但他很幸運,因為在為每個乳癌病患治療時,也看到一段段的人生故事,或是人性的脆弱、或是真情流露,讓他在面對病人時,有了溫度。
有位媽媽罹患末期乳癌,當時的治療選擇很有限,但她為親眼看到孩子大學畢業,苦撐三、四個月,孩子畢業那天,這位母親才了無遺憾的走了。
張金堅也說,有女性病患罹患乳癌後,沒多久先生即離她而去;但也有的先生,得知太太罹患乳癌後,煮飯、打掃、洗衣等家事一手包辦,只為了讓太太專心治療。
最令張金堅佩服的,是一位病友陳小姐,她只有三十多歲,三年前一發現罹患乳癌就已經末期,且已移轉到腦部、骨頭及肝臟,能用的藥都用了,甚至注射到手都快麻痺。
但自從陳小姐加入乳癌防治基金會的合唱團後,她得到了快樂,「張醫師,每次我唱歌時,身體的痛都不見了。」陳小姐總是這樣開心的說。
張金堅說,在陳小姐身上,他看到支持她活下去的,是從歌唱中得到心靈安頓的正面能量。他因此更確定自己十五年前決定籌辦成立乳癌防治基金會,是一條對的路。
身兼基金會董事長的張金堅說,早年國內尚未有乳癌篩檢的政策,民眾對乳癌的防治觀念很缺乏,就診的乳癌病患以二、三期居多,有人就醫時乳房早已潰爛,他於是結合幾位醫師,由白色象牙塔走入人群,從一場場衛教做起。
一開始資源有限,基金會致力於乳癌正確認知的扎根工作,四處募款,後來獲得捐贈超音波巡迴檢查車,能將義診觸角延伸到偏遠地區,且從出版第一本書「乳房的美麗與哀愁」到最近的「六分鐘護一生」,除了醫療,現在還著眼病患的營養、復健及心理的關懷。
張金堅說,乳癌治療在藥物及手術技術上已愈來愈進步,但唯有身、心、靈的全人照護,才能讓病友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未來會朝這方向不斷努力前進。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 專訪文章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nov/14/today-life13.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