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在國內為十大癌症死亡原因之第一、二名,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以年齡層而言,多在50歲以上。當確定診斷時,多已發生一段時間,甚至可能已轉移至其他部位而難以治癒。
在諮詢時,常有很多患者家屬擔心患者營養太好會促進肺癌生長。因此,不敢給病人足夠的營養,而同時民間又有一些說法,認為不少食物會“發 (台語)”,故諸如雞、鴨、魚等食物都不能吃。甚至有人還讓病人饑餓,想把肺癌細胞“餓死”。病人和家屬都戰戰兢兢地生活著,唯恐“吃錯”導致肺癌生長加快,治療失敗。其實,以上這些說法都沒有根據。
我們已經瞭解肺癌早期人體營養狀況之變化,以及早期營養支持對人體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有關研究指出,肺癌病人早期就存在營養和免疫功能障礙,特別是細胞免疫功能障礙。普通飲食不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但早期營養支持可以糾正其營養不良的狀況,同時,明顯改善個體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可縮短細胞免疫功能的恢復時間。
營養不良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極為不利,如病人手術後恢復慢,則對放療和化療的耐受性差,並導致免疫功能低下,引起感染甚至器官衰竭惡化。因此肺癌病人必須重視營養。食物是癌症患者康復的物質基礎,重視癌症患者的飲食,提供合理充足的營養,就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提高病人對治療的耐受力,使得治療計畫順利完成,促進康復。
肺癌的患者無吞嚥困難時,應可自由進食,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要多吃一些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豐富的食品,如瘦肉、魚、豆製品以及各種穀類,一般不必限制食量。食物以清淡、細軟、易消化吸收為主,所以在食物選擇與進補時,不要急於求成。不論何時,都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品,包括油炸食品。可經常吃些大蒜,大蒜中含有抗癌物質;不吸煙和不飲酒。
肺癌病人除一日三餐外,還要輔助『特殊配方』的飲食,例如選用具有臨床研究報告且衛生署核可的腫瘤病患專用營養品。因為肺癌病人體力消耗大,因此要比正常人的需要量多增加20%的蛋白質及熱量。這種特殊配方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素,由於營養素齊全才可滿足癌症病患的需要。目前在台灣市場有很多的種類及方式可以口服或管灌。口服應注意慢飲,飲用速度過快時,由於為高滲透性液體,易產生腹瀉和嘔吐。要注意適宜的溫度,防止過涼而引起腹瀉。此外,還需注意選擇低脂肪、低鹽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品,還要有充足的熱量供應,以促進人體組織的再造,這對肺癌病人的治療和康復均有利。
一個化療週期後常有1~2週的休息,其目的是恢復或重建病人身體之免疫功能,待骨髓功能恢復正常,但有的化療藥物抑制骨髓的時間較遲,恢復較慢,醫生也會在這段時間內建議病人使用一些能提高免疫功能的藥物或營養藥品。依病情需要,病人才有足夠的「本錢=體力」來接受後續的治療。
由於肺癌病人接受的治療不同,在飲食上還要根據具體治療方法給予恰當的飲食。如接受放療及化療的病人常會引起味覺異常、厭食等症狀,病人往往吃什麼都變成苦味或“味不正(台語)“。處理的辦法是:多吃高蛋白、高營養的食品和新鮮水果、蔬菜等;在食物中增加調味品;多做些「色、香、味、形」都好的食物以引起食慾;餐前喝一小杯酸性飲料(如:酸梅) 可產生開胃的作用,給病人補充適量的鋅和維生素B-C群,也可改善味覺,增加食慾。放射治療病人唾液減少,咽喉乾燥疼痛,吞嚥困難,飲食應多帶水分,以較清涼為主。所謂的抗癌食品,一般來說其抗癌的作用極小,並不需特意去食用。
總之飲食應注意的事項包括:用餐前先休息一下以減輕疲勞;先清潔口腔;可吃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並注意調味,可使胃液分泌增加,能促進食慾,提高食物的吸收利用率;採少量多餐方式進食,以促進消化;選擇高營養食物,避免產氣食物(如:地瓜);儘量遠離廚房,避免煮食所產生的氣味引發噁心和嘔吐。肺癌病人的飲食不僅要關注其內容,用餐環境的優劣也可影響病人的食慾,應給病人創造愉快的用餐環境。如果無法進食,必要時可插鼻胃管協助灌食以補充營養,改善營養狀況。
肺癌之各種治療均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因此應儘早給予充足的營養,要安排好肺癌病人的飲食,應先對其進行營養狀態評估,其次應針對病人所處的疾病階段及治療措施的不同來確定營養素的質與量,提供最適當的飲食形式及供應途徑。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台灣癌症防治網 癌症新探/何明霖 醫師專文http://cisc.twbbs.org/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604&blogId=1,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