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廿日發布子宮頸癌篩檢新指南,建議美國女性不管何時開始活躍的性生活,都應在廿一歲以後再開始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建議,年滿廿歲且有性行為女性,即應享有每年一次公費抹片篩檢,理事長蔡鴻德痛批,衛生署只對年滿卅歲婦女給付篩檢,「簡直是個笑話!」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以前的建議是,美國年輕女性在初次性行為後三年內或廿一歲以後,開始每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最新發布的指南則建議,年齡在卅歲以下的女性應每兩年做一次抹片檢查,不用每年做一次;而卅歲以上女性若連續三次的抹片檢查結果都正常,則可以每三年檢查一次;不過帶有愛滋病毒或曾檢測出子宮頸異常等危險因子的女性,受檢次數可能必須增加。
開始有性行為 就可能感染HPV
蔡鴻德指出,導致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HPV),主要感染途徑是性行為,理論上只要開始有性行為,就有可能感染HPV病毒,進而導致子宮頸癌的發生。國人開始性行為的平均年齡雖較歐美晚,但顯然也不致於「晚」到卅歲以上。
蔡鴻德強調,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至今仍只針對年滿卅歲婦女,提供每年一次抹片檢查的政策,「與其他先進國家相較不但落伍,簡直就是個笑話。」
對此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年滿卅歲公費給付每年一次抹片檢查,原本就不是醫學建議,而是政府就有限財源及人力,站在成本效益立場,對子宮頸癌相對高危險群優先給付的衛生政策。
趙坤郁解釋,國健局在推動公費篩檢之餘,也不斷呼籲,只要開始有性行為的女性,就有需要接受抹片定期篩檢,其中卅歲以下婦女只要經醫師評估,便可透過健保給付抹片檢查。
我公費篩檢卅歲才提供 醫批落伍
但蔡鴻德不以為然地說,子宮頸癌前病變乃至於零期癌均無明顯症狀,國健局上述做法等於鼓勵醫師「造假」;面對肉眼看不出任何異狀的患者,除非醫師在病歷寫下諸如子宮頸發炎等診斷,否則根本申請不到健保給付。
蔡鴻德表示,子宮頸癌居台灣婦女十大癌症第五位,平均罹癌年齡僅四十五歲,且每年有七百多人因此送命。
而每次成本僅四三○元的抹片,正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子宮頸癌篩檢方式,政府不該把降低年輕女性子宮頸癌死亡率的責任,推到醫師們的身上。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中國時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國時報/記者 諶悠文、黃天如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02+112009112100031,00.html,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