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肉的選擇,民間有著這樣的說法:2條腿的好過4條腿的,沒有腿的好過2條腿的,也就是說吃魚好過家禽,吃家禽好過吃家畜。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下面就來瞭解下紅肉、白肉它們各自的優點吧!
簡單地說,紅肉就是豬、牛、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白肉就是雞、鴨、鵝、魚、蝦、蟹等非哺乳動物的肉。
豬牛羊肉 脂肪含量高
大陸營養學會推薦,成年人每天吃動物性食物的量為魚蝦類50至100克,畜禽肉類50至75克。
紅肉的特點是肌肉纖維粗硬、脂肪含量較高,並且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多。而白肉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高,是導致血中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
最近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吃紅肉的人群患結腸癌、乳腺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險性增高,而吃白肉可以降低患這些病的危險性,延長壽命。
但是紅肉也不是一無是處的,相反,其富含礦物質尤其是鐵元素,更是白肉不能替代的,這對發育中的青少年和缺鐵性貧血者尤為重要。大陸營養學會推薦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占總能量的比例不超過10%,故適量攝入紅肉是可以的。
吃紅肉配粗糧 降膽固醇
其中,牛肉能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羊肉對氣喘、氣管炎、肺病及虛寒的病人相當有益。還能益腎壯陽,補虛抗寒,強健身體,是冬令的滋養食療珍品。
豬肉的瘦肉中還含有血紅蛋白,可以起到補鐵的作用,能夠預防貧血。肉中的血紅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
製作紅肉時可先將紅肉略煮,然後放入冰箱冷凍至白色的脂肪凝固,然後將白脂去除,重新烹調,可降低脂肪攝入;吃紅肉時搭配粗糧,能降低膽固醇,豐富的膳食纖維還能增加腸蠕動,幫助及時排出有害物質。
白肉雖好,多吃也會有動脈硬化的危險。白肉在高溫烹飪環境下,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後產生的自由基即毒素,已足以將其營養價值變成負值,而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體中也不是越多越好。
(作者為北京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