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肺癌病患大約4成帶有EGFR基因突變,最新研究顯示,標靶新藥也對亞裔病患更有效,病人可維持11.3個月病情不惡化。
嘉義長庚醫院院長蔡熒煌今天表示,約有85%的肺癌是屬於非小細胞肺癌,在亞裔的非小細胞肺癌病患中,約4成是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高於白種人的1到2成,已上市及臨床試驗中的標靶藥,都對亞裔病患特別有效。
他說,今年6月美國臨床腫瘤學會中發表的345病人LUX-Lung跨國研究顯示,標靶新藥組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為11.1個月,高於化療組(6.9月)。
日前在日本第5屆亞太肺癌大會上,跨國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此研究中的249名台灣、香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亞裔病患,結果標靶新藥組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11.3個月。
蔡熒煌表示,這項研究的病人,都是非小細胞肺癌3、4期,有9成屬於兩種最常見的EGFR突變類型,實驗組服用標靶新藥,對照組服用鉑製劑與愛寧達的最佳化療組合,對於病情不惡化,新藥打敗化療組合;不過病人存活率的差異,仍待觀察。
他說,當病情不再惡化時,病人可以爭取時間做想做的事,不少肺癌病人在治療後,不需要別人特別照顧,已故的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生前接受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後,大約4到5年能夠各地演講。
多精采內容請看中央社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央社/記者 陳清芳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212030157-1.aspx,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