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從民國95年大腸直腸癌年增人數突破一萬人後,大腸直腸癌確診人數每年持續增加,且從調查數據發現,近25%病患在確診時已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郭立人表示,這個現象與國人對大腸直腸癌相關疾病認識不足有關,常誤認大腸直腸癌為痔瘡或腸躁症,而延誤黃金就醫時間。國健局近年積極推動50至69歲民眾每2年1次的免費糞便篩檢,希望推動全台民眾提高大腸直腸癌相關疾病意識。
郭立人解釋,癌細胞成長及轉移通常與血管新生有密切關係,癌細胞會藉由吸收患者體內養份滋養癌細胞,再長出新生血管,並透過新生血管轉移到其他部位,若能有效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阻斷癌細胞養份的供應,即有機會控制癌細胞生長、減少轉移機會。
郭立人表示,癌細胞長出新生血管與體內多種細胞激素分泌有關,其中又以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簡稱VEGF)為主要的控制因子,目前已有標靶藥物可控制VEGF的分泌,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及轉移的狀況。
郭立人說明,轉移性大腸癌患者可以於第一線申請健保給付使用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搭配化療,除了能降低患者整體治療期間的經濟負擔之外,也能爭取到健保給付大腸癌標靶治療的最長期間。
研究顯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友一開始即使用標靶藥物搭配化療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可助延長整體存活期超過2年。
郭立人比喻,標靶治療就像跑接力賽一樣,第一棒衝出好成績後,後續棒次也應不間斷接續下去,爭取最良好的表現,不應輕易放棄,親友及醫療團隊也要適時給予患者專業及精神上的支持。郭立人發現,若病患擁有完整且緊密的支持系統,對於治療大腸癌會有正面的影響力。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中國時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國時報/記者 李盛雯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00302/112012101900080.html,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