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病毒或細菌引發的疾病,或者是癌症治療,最棘手的問題就是細胞突變產生抗藥性。為了解開細胞突變產生抗藥性的演化過程,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呂俊毅利用酵母菌進行演化實驗發現,高突變細胞因具有高度的遺傳變異性,在接受藥物治療前就產生抗藥性,造成許多抗癌藥物更容易失敗。
高突變細胞是指整個基因體組突變率明顯增加的病變細胞,一般可達正常細胞的10倍,甚至上千倍,造成細胞結構快速改變。呂俊毅指出,基因突變以後,不但不會像《X戰警》的變種人都有超能力,其實大部分都是不好的影響,只有在偶爾情況下,才會有好的結果。例如病原菌如果變成高突變細胞,就會產生抗藥性,且每次突變方式可能都不一樣,讓臨床治療更加棘手。
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國際權威生醫期刊《當代生物學》,研究團隊為了破解癌症細胞等高突變細胞族群演化途徑,利用酵母菌進行演化實驗,歷經3年 繁衍6700代後,發現半數高突變細胞在環境適應良好後,突變率下降5到10倍,證實高突變細胞不會永遠保持高突變率。呂俊毅表示,突變率下降是件好事, 可以減少細胞有害突變的發生機率。
研究團隊進一步把抗癌藥物加入演化過後的高突變細胞,發現每個族群的演化途徑雖各有不同,但突變率降低的 族群後,還是具有抗藥性,顯示具有抗藥性的細胞,在接受臨床藥物治療前,早就存在各族群,導致很容易治療失敗。呂俊毅強調,這項研究成果顯示,高突變細胞 無論如何演化,早晚都會產生抗藥性,不可能找到讓癌症永遠消失的萬能藥物,科學家還是要不斷針對病原細胞的最新突變,研發新的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