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的症狀似感冒,容易被輕忽。有三成淋巴癌病友出現脖子、 腋下或鼠蹊部腫塊,其次為突發性無法解釋的發燒(十九%)、夜間不正常盜汗(十七%)等。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黃聖懿昨(六)日表示:「淋巴癌徵兆包括 身體出現無原因的淋巴結腫大,或是莫名的發燒、六個月內體重驟減十%、咳嗽、盜汗、全身發癢等,許多症狀與流行性感冒、傷寒相似,因此容易被輕忽,建議民 眾掌握『燒、腫、癢、汗、咳、瘦』六大症狀,若出現疑似的症狀,應即早就醫諮詢。臨床上就曾有患者具有淋巴癌,卻誤以為是一般疾病,導致延誤至二~四年才 確診,病情早已惡化,呼籲民眾若出現症狀,千萬不可輕忽。」
據衛生署九十七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一年有二○八八位新增淋巴癌病人,常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就占了一九四一人,十年來成長六成。
淋巴癌主要可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癌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在台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發生率遠高於何杰金氏,約為九:一。因此傳統上所稱淋巴癌,大多指非何杰金 氏淋巴癌。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又分為B細胞及T細胞兩大範圍,以及高度惡性、中度惡性及低度惡性三種惡性度。確定淋巴癌類別才可瞭解癌細胞可能的侵犯範 圍,並且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長期追蹤、積極治療。黃醫師也表示,從一九七九年起,每五年做區隔,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發生率急速上升;且非何杰金氏瘤好發於 中年人,何杰金氏瘤好發於青春期及中老年。
即便有標靶治療,也不能捨棄化學治療。黃醫師表示,化學治療是淋巴癌治療的主力,腫瘤若過大則需再加上放射治療才行。且,併用標打藥物可增加化學治療的療效,約可增二十%左右。
黃聖懿醫師表示:「國外研究發現非何杰金淋巴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接近七成,而台灣患者為五成多,原因可能是疾病警覺性低、未能早期發現、沒有做完全程治 療、信偏方等因素有關。其實,淋巴癌的種類雖然繁多,但是只要擁有正確知識、積極治療,定期追蹤,淋巴癌是可以有很好的控制效果的。對於大部份非何杰金氏 淋巴癌的病人而言,近年來因為標靶藥物的加入,讓治療的成效更好。研究結果顯示,非何杰金氏B細胞侵襲性中高惡性度的淋巴癌,在化療及標靶治療的完整治療 下,近六成的病友可以存活超過五年!此外,針對低惡性度淋巴癌,以誘導療法加上維持療法,病患有高達七成可達到三年無惡化存活率。所以,無論淋巴癌惡性程 度為何,都必須接受完整全程的治療。」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呼籲社會大眾:「熟記『打擊淋巴癌五步驟』,首先「記口訣」,注意淋巴癌六大症狀,及早發現、及早就醫;確診後「辨身分」,瞭 解癌別,才能掌握正確治療方法;「遵醫囑」,信賴醫師、良好溝通下配合治療;「不中斷」,積極治療不放棄;最後「樂抗癌」,全程治療才可降低復發風險,邁 向治癒之路!」。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台灣新生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台灣新生報/記者 蘇湘雲 http://61.222.185.194/index.php?FID=10&CID=154678,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