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衛生署2010年的統計,胃癌位居癌症死亡原因排名的第六位,每年約有3600位胃癌新增案例,國泰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戴鋒泉表示,胃癌的危險因子主要與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遺傳等因素有相關,像是喜愛吃燒烤、醃漬類的食物,其胃癌發生率也相對比一般人高。
胃癌的症狀與一般的消化性潰瘍一樣,都可能會出現解黑便的情形。早期的胃癌並無特異性的臨床症狀的表現,無法與常見的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發炎、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區分;加上對於做胃鏡的不舒服與恐懼感,胃癌被診斷出來時,常常已經是比較嚴重的狀況。醫師表示,在醫療先進的日本,成人都會做定期做胃鏡檢查,所以能早期發現胃癌,以早期接受治療;而在台灣,民眾對做胃鏡的參與度不高,普遍地認為,反正無任何異狀就不需要做胃鏡檢查,一旦被檢查出罹患胃癌,往往都已是第2~第3期了。醫師建議,30歲以上應每年或每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若腫瘤侵犯部位在胃部的入口靠近食道附近的賁門〈意即上半段〉則需全胃切除;若是靠近幽門〈意即下半段〉則需次全胃切除,意即切除1/2或2/3的胃。而胃部切除患者,飲食需溫和、清淡。
台灣癌症基金會賴怡君營養師表示,正確的飲食應該做到「高纖、低脂、多蔬果」,尤其遵循「蔬果彩虹579」的飲食原則。證據顯示,蔬菜、水果中的植物性化學成分具有多重防癌抗癌效果,可以抑制細胞從正常狀態轉變成癌細胞的能力,多吃蔬果可以降低罹患包括口腔癌、胃癌、大腸癌、乳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機率;而且應限制紅肉的攝取量,並且避免加工肉製品的攝取;減少食用高鹽及鹽漬食物;避免含糖飲料攝取。而高糖、低纖維、高脂肪等高熱量密度攝取,將會增加肥胖症,並導致罹癌的風險增加。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台灣新生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台灣新生報/記者 鍾佩芳 http://61.222.185.194/?FID=16&CID=150142,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