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瑞典一項研究顯示,有些人類乳突病毒可能增加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風險。
挪威、瑞典研究人員分析血液樣本、追蹤30年發現,當一個人感染到某些人類乳突病毒,皮膚細胞轉化成鱗狀細胞癌的機率便增加約3成。感染時間越長,出現皮膚癌的風險也就越高。
過去研究認為,癌症與人類乳突病毒的因果關係難以釐清。如果癌症出現前人類乳突病毒就已存在,那可能是人類乳突病毒引發癌病變,但也可能是癌症讓患者身體更虛弱,所以容易感染到人類乳突病毒。
目前已知有超過100種的人類乳突病毒菌株,有些是靠性行為傳播,有的是靠接觸傳染。而靠性行為傳播的人類乳突病毒可能引起子宮頸癌、生殖器疣、肛門癌等病變,現在已經有疫苗可以預防子宮頸癌。
研究人員蒐集85萬人的血液樣本。其中有2623人在確定罹患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之前就已捐出血液樣本。研究人員分析血液樣本,結果在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患者的血液中發現33種人類乳突病毒抗體。這代表曾經感染過人類乳突病毒。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台灣新生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台灣新生報/記者 蘇湘雲 http://61.222.185.194/index.php?FID=12&CID=148811,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