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是國內男性第4大癌症死因,其晚期腫瘤局部快速生長的特性,是患者存活期不理想的主因。榮陽團隊歷經3年研究,找到導致頭頸癌細胞局部活化的「路徑」,未來可望用於研發新型標靶藥物。相關研究日前已線上發表於醫學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網路首頁。
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楊慕華表示,臨床觀察發現,頭頸癌患者至少有1/3以上,有局部腫瘤快速生長,造成頭頸組織壓迫,進而破壞吞嚥與發聲等功能的情況,這與肺癌、乳癌等其他部位晚期腫瘤多以遠端轉移為臨床特徵,有很大的區別。
為了解頭頸癌細胞高度局部侵犯的路徑與機轉,榮陽團隊利用患者病理組織切片,在模擬人體環境的3D立體培養皿中進行長期觀察,配合小鼠動物實驗,終於解開這一連串的活化訊息,乃經由頭頸癌細胞中的轉移啟動蛋白Twist1,抑制微型核醣核酸RNAlet-7i,進而活化細胞啟動蛋白RAC1所致。
楊慕華說,為印證上述發現,該團隊臨床收集50多名頭頸癌中晚期患者,經病理組織切片分析,其中21人屬局部侵犯訊息活化者,經後續追蹤,其30個月平均存活率僅3成,也確實遠低於不具相關活化訊息者30個月平均存活率可達8成的情況。
此外,臨床觀察也發現,雖然目前有針對抑制頭頸癌細胞表皮生長因子的標靶藥物,但明顯對局部侵犯訊息活化患者效果不佳。
楊慕華說,實驗室初步證實,只要能抑制細胞啟動蛋白RAC1的活性,就能阻斷一連串的局部侵犯活化訊息。此一發現,無疑將對未來研發新型標靶藥物,具有關鍵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