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B型肝炎帶原者約250萬人,為肝硬化、肝癌的高風險群。中研院院士陳建仁REVEAL研究團隊在亞太肝臟研究學會年度會議發表最近研究報告,透過年齡、性別、肝功能指數及最新加入的B型肝炎病毒表面(HBsAg)抗原血清濃度等九項指標,可準確地推估B肝患者未來的罹癌風險。
至於C肝方面,陳建仁在會議中也提出C型肝炎的肝癌風險預測模式,主要指標為年齡、肝功能指數、肝硬化、C型肝炎病毒的血清RNA濃度及基因型。
陳建仁指出,B型肝炎是導致台灣肝癌最重要的成因,透過「肝癌風險預測模式」預測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長期風險,準確度高達八成。
由於陳建仁所率領的REVEAL研究團隊於2010年,發表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預測模式,藉由帶原者性別、年齡、家族史、酗酒史、肝功能指數、B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病毒量、病毒基因型等八項指標,作為肝癌風險預測因子。
最新研究發現,再加入B型肝炎病毒表面(HBsAg)抗原血清濃度,則可更準確地推估B肝患者在未來五年、十年內罹患肝癌的風險。而這項風險預測模式可作為醫師診治的重要參考依據。
至於B型肝炎病毒表面該如何測試?亞太肝臟研究學會會長、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高嘉宏指出,只要透過「B肝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檢測」,就能確實檢驗出病人血液中的B型肝炎病毒表面蛋白數量,作為後續治療的重要參考指標。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聯合晚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聯合晚報/記者 李樹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910347.shtml,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