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每日快報」,來自德國的一個獨立研究最近發現,省電燈泡有致癌風險,原因是燈泡在發熱後產生的蒸氣,可能含有酚、萘和苯乙烯等毒物,能不用就不用,如果真的要長期照明,最好讓空氣流通,但國內專家質疑這項研究的公信力,首先是沒有認證的大學或機構背書,而且這些致癌物必須「長期、大量」接觸,正常使用節能燈泡,應該不需擔心。
開關一按,燈泡發光,因為要節能減碳,現在大家幾乎都用省電燈泡,環保是夠環保,不過來自德國的一項獨立研究指出,省電燈泡在發熱後產生的電子煙霧,可能有致癌疑慮,會釋放酚、萘、笨乙烯3種毒素。
其中酚會破壞神經和泌尿消化系統,萘會造成肝中毒,苯乙烯則是有害胃腸器官、腎臟和呼吸道,尤其如果燈泡打破,水銀伴著空氣揮發,更得小心汞中毒,因此研究建議,節能燈泡最好不要做為長期照明或兒童閱讀使用,而且空氣最好保持流通。
不過國內大學的化學系教授持保留態度。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李世元:「講致癌物質這句話,必須很小心去評判,因為量非常低,本身並不具致癌性,像我們講苯乙烯,本身不具致癌性。」
原因是電子燈泡就算含有這些物質,量也不會多,遠低於環境標準值,況且這項研究未註明來源,信度受到懷疑,專家提醒民眾如果還是擔心,只要注意不要長時間讓省電燈泡近距離對著頭,風險就會降到最低。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VBS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TVBS/記者 王博麟、攝影 柳中屏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yehmin20110424123047,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