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飲食及生活習慣日趨西化,導致結直腸癌患者逐年上升。今天公佈的調查發現,由於香港醫療資源不足,導致近10%結直腸癌患者延遲診治,其中65%因而出現情緒困擾。
香港造口人協會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在去年11至12月訪問了501名31歲以上的結直腸癌患者,以了解患者對現在求診及治療狀況的意見。
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結直腸癌藥物治療的166名受訪者中,65.1%接受靜脈注射的化療療程,由於普遍需入院48小時,當中62.7%覺得療程影響他們的工作、經濟、家庭及日常生活,對患者及照顧者的生活帶來不便。
調查又發現,7.2%患者接受藥物治療期間,曾因非醫療原因,例如醫院未能提供所需床位而延後診治,部分患者的治療時間更耽誤了超過3倍時間。
在延遲診治患者中,66.7%出現情緒困擾,包括擔心療效受影響、感到煩躁不安、對治療失去信心以及擔心病情惡化等。82.8%受訪者盼望政府盡快資助結直腸癌的患者,接受口服化療藥物作治療。
香港造口人協會顧問醫生朱建華表示,早期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癒率超過90%,但大部分患者都未能及早察覺病徵,錯失治療黃金時間。他說,第1或2期的結直腸癌患者,可考慮利用手術將帶有腫瘤的部份結直腸切除;若腫瘤已發展至第3或第4期,醫生多建議病人在手術後接受輔助化療或放射性治療,將殘餘的癌細胞殺死,以減低復發機會及提高存活率。
朱建華又指出,越遲確診將會增加患者復發的風險,第1期復發率為10%,第3期為60%;若患者在第3期才被確診,5年內的復發率比第1期患者高出6倍。
香港造口人協會主席葉志堅表示,結直腸癌患者因為治療出現延遲而產生心理負擔,他們希望可以接受對生活影響較輕微的療程,但傳統的靜脈注射化療對他們的工作、經濟、家庭及日常生活構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他說,口服化療藥物除了可改善結直腸癌患者的生活素質外,也可減輕整個醫療體系的負擔,所以超過80%受訪者希望政府可以盡早資助結直腸癌患者服用口服化療藥物。
協會引述臨床研究結果證實,當口服化療藥物「Capecitabine」配合「草酸鉑」作為第3期結直腸癌術後輔助化療,其耐受性、安全性及療效可媲美傳統的「5-Fluorouracil」化療藥物。因此,建議結直腸癌患者接受以「Capecitabine」為基礎的術後輔助化療。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中央社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央社/記者 王曼娜 http://www.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1101190212&q=%e6%b8%af%e7%b5%90%e7%9b%b4%e8%85%b8%e7%99%8c%e5%bb%b6%e9%86%ab%e8%80%85%e3%80%80%e5%a4%9a%e6%83%85%e7%b7%92%e5%9b%b0%e6%93%be,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