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肝癌發生率偏高,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胡志棠二日表示,肝癌是否轉移,關鍵在於「蝸牛基因」被啟動與否。在有效控制掌管肝癌轉移的基因前,以標靶合併治療,是阻止肝癌細胞增殖並遏止轉移的最佳選擇。
胡志棠指出,蝸牛基因「Snail轉錄因子」最早在果蠅體內發現,後來發現人類身上也有,因為它以緩慢速度移動,所以稱「蝸牛基因」。許多肝癌患者以手術割除腫瘤,但仍舊復發,正是蝸牛基因已被啟動,導致癌細胞轉移。胡志棠說目前醫界還沒找到關閉蝸牛基因的方式,而肝癌若只是單純用手術切除,術後復發機率很高,最好採合併療法。
他為一名九十歲罹肝癌且有數十年糖尿病史的阿嬤,以標靶藥物合併電燒及動脈內栓塞治療,九十天後,原本五.六公分大的腫瘤消失。但阿嬤因糖尿病未控制好,併發敗血症往生。
志棠表示,肝癌好發青壯年,在肝癌轉移前,須「走在蝸牛之前」,掌握治療黃金期,合併肝癌標靶藥物「越早用越好」,只要肝功能不錯,都有治療成功的機會。
國內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肝癌患者超過七萬名,九十七年有七六五一人因肝癌死亡,國內有三百萬B肝帶原者,若未好好控制,將步上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命運。胡志棠呼籲,民眾勿聽信偏方,應接受正規治療,好好對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