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為了提供頭頸部癌症病患更完善的服務,以及了解先進國家頭頸部癌症的治療現況,筆者在科內的安排下於97年10月底至98年4月間前往美國波士頓哈佛大學附設麻省眼耳中心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 Infirmary的耳鼻喉科以及紐約史隆凱特林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頭頸外科分別進行各三個月的臨床觀摩及進修交流。由於這兩個機構都是當地頂尖的頭頸癌治療中心,所以筆者非常幸運可以觀摩到許多嚴重頭頸癌病例的手術及後續追蹤,此外也得以參與許多當地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並認識了許多頭頸癌治療領域的專家。
筆者在麻省眼耳中心主要是跟隨著Randolph教授學習,三個多月下來觀摩了數百例的頭頸癌(尤其是甲狀腺癌)手術,也有幸參與一些研究計畫。這裡的頭頸部手術較特別的是常規使用"術中神經偵測系統"(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例如顏面神經、喉返神經、脊副神經等..,如此一來醫師在切除癌症的同時也可以盡量保留其他頭頸部重要器官的功能。以甲狀腺癌手術為例,手術當中若傷害到喉返(聲帶)神經會造成術後聲音沙啞、嗆食甚至呼吸道阻塞等嚴重後遺症。術中神經偵測系統的使用有助於手術醫師在徹底切除癌症病灶的同時也可以辨認及保留喉返神經功能;哈佛大學的Randolph教授正是國際上使用"術中喉返神經偵測系統"最著名的醫師,本院也早在三年多前引進這套系統,是台灣地區最早引進且目前使用病例數最多的醫院,未來高醫與哈佛大學也將持續合作並同步進行相關的研究。
進修的後半段,筆者前往紐約史隆凱特林癌症中心進行學習。這個中心的頭頸外科規模很大,除了每天都可以觀摩到許多頭頸癌(尤其是口腔癌及咽喉癌)的切除及重建手術外,正在進行的藥物、手術及基因研究也不勝枚舉。我在這裡的指導老師是Shaha教授,他除了教導我許多頭頸癌的手術觀念以及與病患溝通的技巧外,也讓我感受到他"視病如親"的風範。這裡對於每個頭頸癌症個案都會進行非常詳細的諮詢、會診、檢查及追蹤,醫療團隊每週也都會舉辦聯合討論會針對特殊病例進行文獻回顧及探討;我認為若要相同的處置模式完全套用在台灣相對"廉價"的健保制度中,或許很難達成,但這絕對是我們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這段期間正值美東當地寒冷的季節,大部分的時間氣溫都在零度以下,加上當地的高消費,真的讓來自高雄的我吃足了苦頭。不過有幸能到這兩個著名機構進修交流,並接受兩位國際大師的親身指導,不但是一生難得的機會,更是無上的榮耀。頭頸部癌症由於靠近頭部許多重要器官,手術難度較高,化療、放療時也要多留意周邊的器官,因此治療上需要細心的醫療團隊以及病人和家屬的配合;此次進修的經驗發現,本院頭頸癌的手術治療技術及能力,其實早已有國際著名機構的水準。未來我們將持續與國際接軌,引進更多先進的儀器、技術及治療觀念,並加強頭頸癌的基礎及臨床研究,期望能為頭頸癌的治療帶來更多的效益,也為苦於此病的人們及家庭做出更大的貢獻和付出。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高醫醫訊月刊 第二十九卷第一期 吳哲維 醫師專文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806/18.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