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生是一位56歲的肝癌患者,合併全身骨頭、腹腔淋巴多處轉移,疼痛難耐,疼痛指數高達10分,甚至曾經一度有輕生的念頭。吳先生日前接受「微電腦調控式嗎啡幫浦手術」,這項外科的新技術,植入一微電腦可調控式幫浦(如圖1),造福癌症疼痛的患者,提昇病人的生活品質,讓病患減輕疼痛,積極地面對未來的每個明天。此幫浦內含有一小型微電腦,可根據病患的疼痛狀況,隨時調整容器內嗎啡的劑量,以達到良好的止痛效果,並減少嗎啡的副作用。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死亡並不可怕,更可怕的是疼痛的折磨。
「疼痛」是很主觀的,它是感覺上或情緒上一種不愉快的經驗,常與組織的傷害有關。雖然疼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用以保護人類,但是長期漫無止境的痛,例如癌症末期患者的疼痛,就會造成病人不必要的折磨與受苦,疼痛它會使勇者變成懦夫;使智者失去思考的能力;不僅限制病人身體的活動、睡眠及食慾,也會造成心理的負荷,如:害怕、失望、消沈、產生自殺的意念等等。此外,疼痛也會讓癌症病人無法積極參與治療的計劃和影響日常生活作息。
目前,對於癌症病患苦不堪言者,嗎啡是扮演藥物上一重要的角色。所以WHO也用嗎啡使用量,即「每百萬人口每日界定劑量」(Defined daily doses,DDD)之多寡,作為比較各國癌症疼痛控制之指標,也間接反應各國的文明度,雖然國內嗎啡使用量在近18年間成長25.4倍,但與其他世界上文明國家相比較,仍有一大段明顯的差距。舉例如澳大利亞國家人口與台灣差不多,但是其DDD卻是我們的25倍。
雖然嗎啡是很好的癌症疼痛治療用藥,但是它的副作用,包括:便秘、噁心、嘔吐、睏倦或睡意、情緒不穩、頭暈、意識不清、錯亂、排尿障礙、皮膚發癢、嗎啡過敏、呼吸抑制等等,往往使國人聞「嗎」色變,裹足不前。若是改用脊椎腔內的方式投予,其劑量約口服劑量的1/300,如此一來,就可大大降低嗎啡的副作用,又可達到止痛的效果。除此之外,根據文獻統計,脊椎腔內的嗎啡投予,癌末病人的疼痛指數減緩更為顯著(7.8分降到3.2分),而且癌末病人的半年存活率也可以大幅增加(從37.2%增至53.9%)。可惜這種可調控式幫浦價錢昂貴,現今台灣的健保制度不給付,須要病人自費。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七卷第四期/李昆興 醫師、蔡泰欣 醫師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609/8.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