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一直以來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首位,而肺癌近幾年更是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行榜的第一位。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種。非小細胞肺癌約佔所有肺癌病人數之85%以上,主要由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所組成。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主要是靠手術、放射線與化學療法。不幸的是,約70%的病人在診斷時都已經無法接受手術,只能接受以化學治療為主的緩和治療。一般而言,目前第一線化學治療藥物合併含鉑類藥物在治療無法開刀切除之非小細胞肺癌病患時,疾病控制率約在30-40%。而傳統化療藥物的作用機制就是要干擾細胞的分裂增長,但這些化療藥物不管癌細胞或是好細胞一律毒殺,特別是骨髓造血細胞、口腔黏膜細胞和毛囊細胞,患者接受化療後可能會有嘴破、掉髮、免疫低下等副作用。
最近幾年發展出針對癌細胞量身訂「治」的「標靶治療」,是在一開始就已選擇好癌細胞中的目標,利用癌細胞某些特殊構造在正常細胞裡缺乏的特性,用專一性的藥物攻擊這些特殊構造來殺死癌細胞,但對正常細胞則不造成或是只有很低的傷害。目前非小細胞肺癌的標靶治療藥物主要以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活性的藥物為主。這一類的藥物台灣目前有兩種:一為艾瑞莎 (Iressa),學名為Gefitinib。目前健保核准的適應症為限於單獨使用於先前已使用過其他化學療法後,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三線用藥。另一為得舒緩 (Tarceva),學名為Erlotinib。惟目前尚無健保給付,病患需自費。在臨床使用上,依據亞洲各國的統計,有近50%的患者接受此藥的治療而延長存活期。病人在開始使用此一藥物後,對於有反應的患者,一般在一兩個星期之內患者會感覺到症狀減輕,緩解病狀之速度較傳統之化學藥物亦是較為迅速。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腹瀉、皮疹、皮膚癢,為可逆性。這兩個藥物在不同病人族群有不同的反應率,在一些臨床試驗的次族群分析得到的報告是 "女性,未抽菸者,肺腺癌以及亞系人種有較佳的反應率"。
隨著對癌細胞分子生物學的了解,近年有許多新藥陸續出現,在癌症的治療上帶給患者新的選擇,為病患提供更為有效且副作用更小的治療方式。雖然標靶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癌細胞,但卻不是對所有的病患都有同樣的療效,甚至一開始有效的病人,癌細胞在一段時間之後有可能會產生突變找出另一出口繼續生長,建議病患在使用藥物前,應先與醫師詳細討論,仔細評估是否適用,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六卷第四期/洪仁宇 醫師 專文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509/4.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