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謝女士,因腹部越來越脹,且無排便情形逾九日,至急診求診於緊急腹部電腦斷層檢查顯示乙狀結腸處有一腫瘤樣病灶並造成完全阻塞,外科醫師建議手術治療,手術結果為乙狀結腸腺癌第三期,術後建議須化學治療,病患目前繼續接受化學治療中且無復發或遠端轉移情形。
55歲劉先生,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因持續性下腹痛並斷斷續續發燒約一週,血液檢查發現白血球升高,發炎指數 (CRP) 升高,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骨盆腔有一疑似膿瘍病灶且乙狀結腸處亦有一腫瘤樣病灶,故建議手術治療,手術中發現為乙狀結腸腫瘤合併腫瘤破裂及腹腔內膿瘍,故手術施以乙狀結腸切除(包含腫瘤)並行結腸造口,病理結果為乙狀結腸腺癌第二期,手術後接受十二次化學治療,並於第一次手術後六個月將結腸造口復原,至今無復發或轉移情形。
大腸直腸癌的症狀相當多變,事實上早期幾乎無症狀,若開始有症狀依腫瘤的位置則有不同的症狀,一般來說若腫瘤位於升結腸較容易出現貧血、腹痛、腹部腫塊、脹氣情形;位於降結腸則易出現腸阻塞、腹痛、便秘或腹瀉情形;位於乙狀結腸會有腸阻塞、腹痛、便秘或腹瀉、或侵犯鄰近器官(如膀胱,陰道),直腸癌可能會解血便、黏液便、或裏急後重、大便變細、排便習慣改變,其它若出現疲倦、厭食、體重減輕已經為晚期症狀了!
◎常用的大腸直腸癌篩檢及診斷方法:
糞便潛血反應檢查:是目前國民健康局所採用的篩檢方式,50~69歲民眾均可接受免費檢查,若潛血反應陽性者不代表一定是大腸癌,必須進一步作大腸鏡檢或鋇劑灌腸X光攝影。
乙狀結腸鏡:檢查範圍約距肛門口35~60公分,可檢查出約50~70%的大腸直腸癌。
大腸鏡:是最準確、最清楚的篩檢工具,但需要好的腸道準備,操作者要經專業訓練,且病人於檢查過程中會較不舒服,且所費人力、物力較多,要大規模普遍採行有實際困難。好處是檢查中可進行息肉切除或切片檢查。但可能發生較嚴重的併發症包含腸穿孔(發生率約千分之一),及出血(發生率0.01%~2%)。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根據腫瘤的位置會執行不同的手術方式,其次會根據手術後的病理分期及腫瘤的侵犯程度加做輔助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對於病人而言最關心的是會不會做人工肛門(結腸造口)?人工肛門可分為暫時性及永久性。
若病患手術時有穿孔、破裂、嚴重腸阻塞,或嚴重敗血症引起生命徵象不穩定等情形,或腫瘤位置極低位造成手術難度提高,為避免吻合處癒合不良造成滲漏情形,手術醫師可能會選擇加作暫時性人工肛門,待術後病患病況好轉約三至六個月後再將人工肛門復原。
低位直腸癌(離肛門口5~7公分內) 傳統上須作腹部會陰切除術及永久性人工肛門,近年來因醫師技術純熟及環形自動吻合槍之使用,以及術前放化療,均使得肛門保留的機率大為提高。
本院的大腸直腸癌治療團隊,包含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放射線科等各專科醫師,以及癌症個管師,治療均依照最新的癌症治療指引,對於各類型的大腸直腸癌可提供標準的、完整、持續性的治療。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郭綜合醫院/盧乃寬 醫師 專文 http://www.kgh.com.tw/health/index.html,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