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瘦身已然成為一種時尚,各種減肥方式,充斥市面,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倡導台北市民減重一百噸運動,馬英九市長也貢獻了九公斤,減肥運動也已成為全民運動。大家都知道,體重過重有百害而無一益,除了形象受損,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接踵而至。此外,體重過重也與癌症有關。因此當無法控制口腹之慾時,應該想想現代人的現代病常與營養過剩有關,「病從口入」對於富足的現代人而言算是有了新解。
癌症的發生,原因固然很多,跟基因、是否有病毒感染、或環境都有關係,然而根據近年來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多數癌症與體重過重也有直接或間接之關係。來自歐盟國家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腎細胞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攝護腺癌、膽囊癌、乳癌(停經後)等 與飲食和體重過重,或肥胖較為有關。據估計,因體重過重所造成之癌症約佔所有癌症之5%,以個別癌症計算,子宮內膜癌患者因過重引起者約佔39%,腎細胞癌則佔約25%,膽囊癌亦為25%,至於因肥胖導致大腸癌的總人數最多,其次才為子宮內膜癌及乳癌。美國疾病管制局的統計數字也顯示;約六成一的美國成年人的體重過重,而死於與肥胖有關之疾病(包括癌症與其它疾病)每年超過三十萬人,比死於煙害(香煙)的人還多,值得飲食逐漸西化的台灣人多加注意。
乳癌
乳癌 與肥胖的關連建立在幾點統計結果上:(1)肥胖者較容易得乳癌 (2)同樣得乳癌,肥胖者存活期較短(3)無論有無淋巴結轉移,經治療後,過重者復發率較高 。而會發生這種結果,當然是有因果關係的:過多的卡路里,加上缺乏運動造成額外的脂肪堆積,脂肪則增加了體內動情激素的濃度,若不幸有癌細胞在乳房組織突變發生,過多的女性荷爾蒙便容易滋長癌細胞,造成疾病轉移或死亡。一項研究顯示女性若自18歲到中年增重超過9公斤(20磅) 者要比一直維持體重者有兩倍之機率罹患乳癌。
另一項研究的學者發現:許多乳癌患者經歷手術和化學治療,或賀爾蒙治療後,若體重增加過多(大於15磅)將來的復發率將隨之增加。這種現象主要見於停經前婦女有統計學意義,停經後婦女則否;不過這些研究告訴我們維持體重,不過胖,絕對是有益的。因此無論是預防乳癌的發生或是已得到了乳癌經過治療者,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蔬果、適度的運動、讓體重維持在標準範圍內,是該對自己負責的事。
大腸癌
大腸癌與飲食習慣關係密切,低脂肪、高纖維、高鈣食物能讓大腸癌發生率降低,相反的,肥胖則使大腸癌增加約1.3倍,尤其"中廣型"的肥胖者更應小心。
因此藉健康飲食與運動來減重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方法,其中高鈣食物包括低脂鮮奶、優酪乳、豆腐、沙丁魚、鮭魚、菠菜、花椰菜等。不過在使用低脂飲食時應注易補充維生素E,因低脂食物將使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另一方面運動可使大腸蠕動增快、正常排泄、減少致癌物質堆積大腸內。除此之外,缺乏運動,肥胖細胞過多時,內源性賀爾蒙代謝減慢,使得一些生長激素如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對體內細胞的影響增加,進而造成癌細胞的增長。
攝護腺癌
男人的專利攝護腺癌與女人的乳癌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兩者皆與賀爾蒙有關,其次攝護腺癌與乳癌與飲食習慣有關,原本發生率低之亞裔居民移民美國之後,飲食習慣改變,這兩種癌症之發生率便追上美國人。再者,體重過重,體脂肪多者罹患了乳癌或攝護腺癌後預後較差。原因也是脂肪造成潛伏之癌細胞發育,及轉移。研究指出,多食用紅肉、奶油、美乃滋者,因動物性蛋白可增強睪丸固酮,造成攝護腺癌易轉移,而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柑橘類)、大豆,則可使攝護腺癌保持沉寂。
了解自己的BMI
BMI (身體質量指數)是評估自己體重的方法,算法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值。該指數若大於等於25時,表示過重;若大於30則屬於肥胖。根據瑞典的流行病學機構的統計,肥胖者普遍比BMI正常者容易得到癌症;經量化後的數據為小腸癌2.8倍,大腸癌1.3倍,膽囊癌1.6倍,胰臟癌1.5倍,咽喉癌2.1倍,腎細胞癌2.3倍,膀胱癌1.2倍,子宮頸癌1.4倍,子宮內膜癌2.9倍,卵巢癌1.2倍,腦瘤1.5倍,軟組織肉瘤1.9倍,及淋巴瘤1.4倍。數據會說話,依此看來,發胖絕非發「福」,為了踏出健康的第一步,就從減重開始吧!
註 BMI = 體重 ( 公斤 )/身高 (公尺) 2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台灣癌症防治網/林哲斌 醫師http://cisc.twbbs.org/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439&blogId=1,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101感謝您的指教!)